仁济学院官网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园地 > 学习园地 > 正文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温州非遗文化传承发表时间:2024年06月05日 22:47 流览量:次 作者:李娜 分享到: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 年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及中国加入《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正式译名得到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提出首先是扩大、扩展了对该遗产的保护范围和宽度,其次是加大了保护深度和保护力度,再就是对该遗产价值的认识的不断提升。在全球化和世界高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的要求,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对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现实意义。

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是文化多样性中最富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和活态呈现,也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最宝贵的共同财富,承载着人类的智慧、人类历史的文明与辉煌。我国是非遗大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十大门类,分别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体育,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民俗。而当今社会快速工业化、城镇化对非遗的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部分非遗项目存在着僵化、无人继承、远离时代的问题。在2月18日的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论坛上,也有不少专家学者们在发言中提及“遗保护正面临着来越大的压力。”

例如非遗名录中传统美术类的温州瓯绣,它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具有千年历史传统的古代名绣,虽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却难以改变濒临灭绝的困境。瓯绣面临着公众认知度低,定位空间狭小,从业人员培训周期长、人数少,市场萎缩、瓯绣从业人员收入微薄传承方式单一等诸多发展难题处境艰难。为全面了解瓯绣发展现状及所面临的传承危机,温州大学商学院的刘藏岩组织学生对普通公众进行了走访调查,对温州瓯绣研究所所长、瓯绣大师、瓯绣传承人等人进行了深度访谈,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公众认知度低,保护前景不容乐观:公众对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是保护和开发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前提。缺少公众认知的瓯绣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前景都不容乐观。 二、瓯绣定位空间狭小,市场规模受限:瓯绣在传统发展中,产品用途主要定位在服饰用品、馈赠礼品和家庭普通装饰用品等较狭小领域。现代社会中,由于人们审美观念、消费理念的改变,瓯绣用于服饰用品的市场需求逐渐萎缩,购买用途则主要集中在了馈赠礼品和家庭装饰用品上。但由于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商品种 类的异彩纷呈,馈赠礼品和家庭饰品的选择空间也在无限扩大,瓯绣在市场竞争中的份额不断受到挤压。需求的减少,直接导致市场规模的萎缩。 三、培训周期长,从业人员少:瓯绣作为一种手工技艺具有非常复杂的技术要求,初学者需要10 – 12个月时间才能基本掌握,技法纯熟需要 5 – 15 年时间,还要看学习者是否有天分和悟性。这对于习惯使用按键操纵机器、讲究便捷高效的现代人,可以说是一个很难适应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市场需求小、绣品售价低、绣工待遇低,职业发展前景不理想也成为求职者远离瓯绣行业的重要原因。 四、传承方式单一,缺少系统教学:瓯绣的发展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手工类传统文化一样,主要采用家族继承、师徒传授、手工制作、家庭作坊等方式,教学也主要以口传心授为主。当从业人员急剧减少、只采用口口相传、缺少文字记录和系统教学的情况下,瓯绣将随着老艺人的退休和去世,艺种濒危、技艺失传。

如此困难重重,非遗又该如何破局? 传承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属性。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归根结底是使之有效地得到保存、延续、继承,并传之久远,惠泽后代。文化遗产保护还应建立在相信文化内在选择机制的前提下适当引导,这样才能给文化最大的发展空间。就在2023年的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这为包括温州瓯绣在内的中国非遗传承与发展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他强调,“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不动摇,坚持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停步,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非遗从来不是孤芳自赏的“老物件”,不是华丽空洞的“招牌”,而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结晶,是有生命力的“活化石”,是可见、可亲、可参与的现实生活。非遗的每一次精彩亮相、每一次引人瞩目,既是人们对技艺之美、匠心之美的再认识,对传统之美、生活之美的再感知,也是感悟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国家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支撑。没有中华优秀文化的繁荣兴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难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兴文化,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指明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又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注重统筹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强调了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在瓯绣很难借助自身条件和功能实现良性发展的困境下,借助人为机制推动其进入新的生态循环系统就成为必要和必然选择。一机制设计理论的借鉴和运用我们可以设计出一个包括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博弈主体的瓯绣保护传承和发展机制——“三力并举”自动力机制。即在对瓯绣的保护中,不对传承人、生产商、经销商、消费者提出超道德要求,而是通过设计以商业模式创新为主动力、以政府和部分社会群体为辅动力的三方推动机制,完全借助机制产生的内生动力,实现对瓯绣的市场化保护。二、建立以商业模式创新为主动力的市场机制 商业模式创新是指瓯绣发展过程中,完全借助市场力量实现自身“造血功能”,以创新焕发生机,以利益引导培育产业发展壮大。瓯绣可以借鉴苏绣传承经验,以非物质文化为依托,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成发展文化产业的文化竞争力,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形成有“源头活水”的良性循环。一方面,要着力发展瓯绣艺术产业的创意企业,提升瓯绣产业现有的创意设计能力,提高瓯绣作为商品本身的艺术附加值。另一方面,瓯绣产业要拥有自己的商业营销渠道,不断创新营销方法,积极开辟国内外市场。刺绣虽然是一个古老的行业,但完全可以借助电脑辅助设计和数字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传统生产加工中,设计一件产品,从图案设计、绣制实样到计算成本需要四、五个月的时间。如果通过电脑计算成本,则可大大提高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市场是保护瓯绣的最好平台,也是瓯绣动力机制激发的关键制约点。瓯绣具有相当高的历史价值、工艺价值、经济价值以及收藏价值。瓯绣产业,要树立起自身的商业品牌,形成自身的品牌文化和品牌价值,要从简单、被动的加工者,向拥有独立商业品牌的生产者过渡发展,才能真正占领国内市场,打入国际市场。当今社会,再好的产品如果缺少了市场推广和宣传,也会被人们遗忘。瓯绣产品的宣传手段 主要停留在平面广告、展销会洽谈、商铺店面等一些传统的促销方式上,缺少与当今信息时代相 匹配的多元化促销方式。瓯绣企业应借助“名人效应”“事件公关”“网络营销”“冠名体育赛事” “冠名电视节目”等手段提升产品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三、建立以政府主导、政策倾斜为辅动力的保护机制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政府履行公共职能的时代要求,政府必须担负起主导作用。四、建立以媒体、学校等公众参与为辅动力的保护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以更大的力度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从党的十八大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再到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文化自立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些重要论述充分彰显我们党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文化自觉。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任务,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科学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再次突出强调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文化使命。新时代赋予我们新的文化使命,新的文化使命彰显我们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自觉和责任担当。从党的十八大到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党中央把文化建设又一次提升到了新的历史高度,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把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学习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形成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并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肩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担负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神圣使命,这是新时代新征程中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根本遵循。对于学生而言,非遗不仅仅只作为一种技艺培训,更是穿透时光的层层雾霭来到大家面前的历史与文化。青春不止有一种姿态,传承与创新都是当代青年不可舍弃的责任。不过传承本身不是目的,创新亦如是。只有通过与时代需求相结合,实现中华文化的更好发展,才是新生代青年传承人的理想所在。借助新媒体与新形势,加以新一代青年的锐气与勇气,传统文化走进现代生活曙光已现,非遗传承亦可青春常在。

让时代之河川流不息,传统文化顺流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