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新闻:【求索】面向数字化转型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路径思考——以温州为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从五个方面高瞻远瞩谋划了我国意识形态工作布局。时至今日,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呈现出数字化转型的新趋势,亟须审思路径进一步构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构建新媒体话语体系
加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主导力
面对数字化转型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媒体多样化导致人人都是受众,同时也是意识形态传播者, 这种传播角色界限模糊带给意识形态传播全新挑战。譬如,“信息茧房效应”“算法推荐”等效应大行其道,带来了各种信息泡沫过载。藉此,人们愈发渴望具有强大公信力、传播力的主流媒体,能在关键时刻提供权威信息、观点,以满足人们获取真实信息需要,降低信息获取、传播成本。对此,相关媒体应搭建新媒体话语体系顶层设计,冲破多元化载体藩篱,做到多方面协调发展,做大做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成为时代标杆。
之前战“疫”期间,温州“新闻媒体+政务新媒体+社会自媒体+基层社会宣传阵地”的大宣传动员一体化体系应运而生,“三情”联动应急响应机制全面启动,真正展现了舆论引导的“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这离不开相关部门注重将顶层设计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自上而下式制定方针对策,引导舆论正确导向。同时,“大宣传动员一体化应用”等6个应用被评为全省数字文化系统优秀应用,“智融瞭望”入选全省“一地创新,全省推广”重点应用目录。2023年,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成立,推动温州市新闻宣传事业发展迈向新的里程碑,正是构建起了具有温州特色的区域性新媒体话语体系。温州让数字文化改革领跑全省,不可或缺的是新媒体传播主体助力推进建设多元化、全方位的新媒体话语矩阵,通过数字化转型,促进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实现新媒体化的优势互补。多方媒体协同完善多元化载体,打造主流意识形态融合发展新格局,旨在引领时代思潮、引航时代意识、提升主导力。
增加优质作品供给
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吸引力
增加优质作品供给在数字化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新兴媒体须以“质量为王”为核心,向观众推送更多内蕴主流意识形态信息,全方位助力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在数字化转型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进一步建构,还应提升信息传播的亲和力、感染力、影响力,构建富有表现力、生命力的话语体系,从而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吸引力。
数字化背景下,网络舆情热点事件能够快速传播,舆论环境更为复杂多变,媒体须密切关注社会中热点事件,提升应急处理舆论能力,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同时借助官方、民间意见领袖,提升议程设置与话语阐释能力。尽管主流意识形态在保持自身权威中,难免会暴露出一定的理论抽象性,但数字化转型的主流意识形态,通过民生问题影响大众,并不意味着强求大众的统一,而是正确的启发引导。
温州充分利用网络“微电影”“微视频”以及H5等传播手段,推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活起来”“亮起来”。譬如鹿城区借助互联网技术,打造了“e鹿学”理论学习平台,推出了理论宣传+动漫、+文艺、+微视频、+温州方言等形式,目前共有注册会员13000余人,平台浏览量超50万人次,在浙江省十佳社科创新项目评选中位列第一,相关做法入选全省群团改革资料汇编。诸如此类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不是表面的随声附和,而是发自内心的深刻认同;不是快餐式的说教,而是长期的润物无声。因此,相关媒体应创造贴合生活实际、与观众产生情感链接、为大众所喜闻乐见、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作品,以增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话语的亲和力、感染力与影响力,进而将内容、表达方式升级优化,生产出大众更易获得、更愿接受的主流意识形态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其核心价值体系不应该改变,以主流意识形态为主题的内容权重始终应该保持首位,从而为传播提供强大助力,提升传播话语吸引力。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筑牢安全防线
传统纸媒时代,主流媒体可以利用舆论信息传播机制强化规范作用。在数字化时代,主流媒体信息筛选矫正能力被一再弱化,网络平台成为舆论话语争锋和话语权博弈的场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提供了制度保障。
对此,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管媒体,明确新媒体科技创新的规范,并通过完善的制度来保障决策部署严格落实,筑牢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安全防线。适时建立起严格的信息传播规范机制,帮助主流媒体信息筛选矫正,并严格约束不法组织利用舆论话语争锋、话语权博弈,在网络媒体中危害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安全的不当行为。主流媒体也应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治理进程,提升大众法治意识和素养,规范信息传播,保障绿色、文明、健康、安全的网络媒体环境,推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构建朝着更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