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济学院
党建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园地 > 党建要闻 > 正文
追寻浙南红色足迹∣走进文成,红色初心之旅发表时间:2021年06月11日 09:34 流览量:次 作者:文\施维丹 分享到:

适逢中共百年华诞,为深刻领悟党的红色精神伟力,202159日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人文管理与信息工程系党总支携手人文系团总支学生会共同开展了名为追寻浙南红色足迹,重温中共百年党史的主题研学活动,由总支部书记程婵婵老师带领,以重走温州市文成县的红色足迹为主题,依次探寻了坦歧村浙南第一党小组旧址)、刘英纪念馆、福全公园、文成革命烈士陵园。




 

我们的第一站来到了位于文成县的坦岐村革命老区,这是文成县境内创建的第一个党总支。该村保留了浙南第一党小组旧址(中共瑞泰边联络站旧址),还有烈士墓、纪念碑、功德碑等。面对烈士墓,我们进行了为时30秒的默哀,以表达对烈士的哀悼和感恩。

沿着坦岐村往前走一段路,我们到达了第二站—刘英纪念馆。作为浙南游击地创建人在革命战争时期刘英同志推动浙江革命斗争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展馆的陈列用栩栩如生的泥塑再现了临时党委会议的场景,英雄与妻子、与母亲、与岳母的书信,英雄使用过的物品和文件资料,每一幕都能够让人感受到英雄的思想和温度!通过馆内陈列的历史图片和各类文字介绍,各位同志了解了一段革命历史,并感受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中令人振奋的红色精神力量这其中蕴含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让同志们深受鼓舞




 






 


 

同时刘英纪念馆作为新党员的入党宣誓基地,对于深化全民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本次活动中,党支部总负责人戴望浩同志也带领新老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并在党旗前进行了庄严宣誓。




 

临近正午,伴着阳光,我们到达了第三站,是位于半山腰的福全公园,一个集山水景观和古迹文物于一体的综合型公园。顺着小路,走进公园,首先印入眼帘的是满墙的文字,再往上走便能看到文成烈士墓、纪念碑陵园。我们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热血与忠诚,反思当下,珍惜未来。

随后我们见到了建园潘明都先生从和他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老人家自1936年参加革命以来,一直希望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一份力,因此他自费筹资建设福全公园同时,为了让烈士们的英灵在青山绿水间得到安宁,潘明都先生还专门在公园里建起香港、澳门回归纪念楼盼台归家楼,三座楼房彼此连接,一同投入青山的怀抱。这样精巧别致的构思,足以见证修建设计者的良苦用心。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文成革命烈士陵园为表对革命先辈的尊崇之心,同志们自发进行了鞠躬默哀仪式,并在参观纪念馆后对文成老区红色精神留下深刻印象。满门英烈是这里革命事业最集中的体现。其中,一门六烈士、一家四英烈的事迹,使同志们深受感动。在和平年代也许各位同志没有办法像革命先辈一般用自己的鲜血浇铸新中国的基石,这次体验让同志们更以烈士为榜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




 

通过此次探寻红色基因诞生之源、发展之路的红色研学活动,相信各位同志对百年党史一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也希望各位同志能够以革命先辈们自强不息的优良作风为榜样,不忘入党初心,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地方党史小贴士

1. 坦岐村

坦岐村是革命老区,有着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历史,早在1934年10月,中共党员朱大孝受闽东党组织指派回家乡珊溪坦岐组建瑞(安)泰(顺)边联络站,发展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1935年7月成立该站第一个党小组,1939年10月创建文成县境内第一个党总支,全村党员发展到240人。

2. 刘英纪念馆

刘英纪念馆,位于温州文成县珊溪镇百万山上。馆内共设陈列室四个,第一二个陈列室主要介绍红十三军、红军挺进师以及挺进师政委刘英同志在珊溪的革命斗争史; 第三、四个陈列室主要介绍以坦歧村为中心的珊溪革命斗争史和朱大孝同志的革命事迹。

 

3. 福全公园

福全公园,一座由红色记忆组成的公园。百岁老人潘明都先生作为一名革命斗争时期的老党员,为实现自身在党爱党忠诚一辈子,在党为党奉献一辈子一生奉献给党,一切回馈社会的愿望,自费参与福全公园及革命陵园的开发建设工作,也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红色记忆。

 

4. 文成革命烈士陵园

文成县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大峃镇珊门村官山背,始建于1954年,是文成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成革命烈士陵园1998年3月被命名为温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县领导和广大机关干部、驻地部队以及学校师生,都会组织到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