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揽月照初心,青春向党逐星辰
![]() |
2025年4月9日晚,党建服务与人才培训中心于茶山校区6A307和6A308教室开展了一周看时事活动。主讲人以“‘嫦娥’揽月照初心,青春向党逐星辰”为主题,带领大家回顾了中国探月工程二十年的辉煌历程,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和追求卓越、敢于胜利的信念追求。
序章:刻进民族基因的探月执念
中华民族对月亮的向往与探索源远流长,从古代“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到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T形帛画,从明代万户的飞天尝试到近代清末小说家吴趼人《月球殖民地小说》手稿中描绘的载人飞船遨游月球的壮丽图景,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未知世界的勇敢追求与探索精神。进入现代,中国探月工程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推动下,开启了崭新的篇章。2004年,中国探月工程正式立项,面对关键技术禁运,航天人自力更生,攻克难关,从“嫦娥”一号发射到“嫦娥”五号采样返回,用行动证明中华民族探索未知的勇气与实现梦想的智慧力量。
突破:破解38万公里的技术密码
主讲人通过一个视频向我们展示了我国探月工程的发展历程和重大成就。“嫦娥”一号奔月途中三次轨道修正,误差小于0.01°,精准技术震惊世界,被誉为“太空芭蕾”;“嫦娥”四号首次月背软着陆,面对中继星燃料危机,团队凭精湛技术完成16次轨道调整;“嫦娥”五号采样封装系统经-180℃真空模拟反复测试优化,成功研制出能抗极端环境的系统。这些成就背后是航天人的付出努力,体现中国航天人破解38万公里技术密码的精湛技艺与卓越智慧。
丰碑:写给人类文明的月球信笺
探月工程的成功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无私奉献与艰苦奋斗,他们铸就了中国航天的精神谱系。钱学森先生的爱国奉献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当代青年科学家拒签硅谷offer回国投身航天事业,为航天事业注入新的活力;西昌卫星中心烈士陵园安葬的23位英烈,永远守护着中国的航天事业;任务队旗上的138个补丁,见证了航天人的汗水与智慧。
未来:新天文时代中国坐标
展望未来,中国探月工程将继续书写辉煌篇章。在未来的新天文时代中,中国将成为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力量之一,中国航天人将继续秉持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和追求卓越、敢于胜利的信念追求,为人类探索宇宙和推动科技进步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通过此次活动,同志们深刻了解到了中国探月工程的伟大成就和航天精神的强大力量。这不仅是一次科技之旅,更是一次精神洗礼。要将这种精神融入到学习和工作中,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