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 “双十一”、“黑色星期五”等购物节,商家往往会营造出一种全民购物的浓厚氛围。通过广告宣传、限时折扣等诸多手段,商家成功地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即便是一些消费者原本并无购买计划,然而在目睹周围之人纷纷下单后,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入购物大军。此种现象不仅令商家赚得盆满钵满,同时也使得消费者在事后常常对自己的冲动消费感到后悔不已。同样的某高校曾举办一次特殊活动,邀请一位所谓的 “德国化学家” 展示其发明的挥发性液体。这位“化学家”打开瓶塞后,声称要测试液体的挥发性,并要求闻到味道的学生举手。没过多久,几乎所有学生都举起了手。然而,这位 “化学家”随后揭晓真相:他其实是一位德语老师,瓶子里所装的不过是蒸馏水而已。这个实验生动地展示了人们即便是在明显不合常理的情形下,也会因为群体的行为而改变自身的判断。
这就是从众效应。
一、什么是从众效应
从众效应,也称乐队花车效应,这是指个体在信息接受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以大多数人的意见作为准则,采取跟大部分人相一致的心理和行为。也就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 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随大流”。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曾说:“我们从属于多数人的意志,当群众站起来时,我们亦自然站起;当群众鼓掌时,我们也随之鼓掌;群众提出反对时,我们也不提出异议。” 从众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其本身并无好坏之分。
它的作用取决于在什么问题及场合上产生从众行为,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具有积极作用的从众正效应;二是具有消极作用的从众负效应。积极的从众效应可以互相激励情绪,做出勇敢之举,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氛围并使个体达到心理平衡,反之亦然。
通常从众行为的结果有三种可能性:一是积极的一致性;二是消极的一致性;三是无异议的一致性。
二、从众效应的表现形式
从众行为表现在方方面面,工作中、生活中、学习中,都有所表现,需要具体分析,一般由以下三种。一是表面服从,内心也接受,所谓口服心服。 二是口服心不服,出于无奈只得表面服从,违心从众。三是完全随大流,谈不上服不服的问题。 就从众心理的客观影响来看,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主要看从众行为的具体内容。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都不足,自制能力又不强,因此在多数情况下,从众行为不同程度地带有盲目性。学生中既有口服心服的“真从众”。也有口服心不服的“假从众”。“真从众”往往是所提出的意见或建议正合本人心意,或者自己原无固定意向,或者是“跟多数人在一起不会错”的随大流思想。“假从众”则往往是碍于情面或者免受群体的指责和惩罚。
三、从众效应产生的心理机制
(1)信息压力:在面对不确定情境时,个体倾向于认为多数人的意见更可靠,从而跟随多数人的选择。这种压力源于对信息的渴望与对错误的恐惧。在缺乏足够信息或自信时,他人的行为和观点就成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2)规范压力:个体为了避免被群体排斥或惩罚,而选择与群体保持一致的行为和信念。群体规范对个体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因为违背规范可能导致社会排斥和负面评价,带来心理上的不适。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如何应对从众效应
(1)保持独立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决策时评估多数人的意见,但不忘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断。
(2)寻求多样化的信息:避免依赖单一信息来源,通过多渠道获取信息,确保决策依据全面。
(3)增强自信心:明确个人目标和价值观,相信自己的判断力,不轻易因外界影响而动摇。
(4)远离群体迷思:警惕群体思维导致的盲目决策,保持开放心态,愿意接受不同意见。
(5)培养独立性:通过读书学习和自我反省,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减少对他人的依赖。
五、从众效应的应用
(1)教育领域:宣传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鼓励同学们效仿,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2)社会管理: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通过舆论引导和社会监督,形成良好的社会规范。
(3)消费市场:通过制造热门商品、排队购买等现象,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六、从众效应的启示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各种潮流和舆论,我们需要冷静分析,不盲目跟从。在某些情况下,多数人的意见确实更为可靠,但通过倾听和参考他人的观点,我们可以修正错误,扩大视野。正如孔子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合理地从众有助于我们吸取经验,避免独断专行。从众效应要求我们在从众与独立之间找到平衡,既不盲目随大流,也不固执己见。通过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我们可以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文字转载于网络)
- 上一篇: 积极心理学效应:安慰剂效应
- 下一篇:积极心理学效应:霍桑效应